
白沙溪三十六堰第二堰照片 共享聯盟婺城站 陳俊 攝
北京時間12月8日22時07分,原定于摩洛哥舉辦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改為視頻會議的形式舉辦,會上公布了2020年(第七批)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。金華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與福建天寶陂灌溉工程、陜西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和佛山桑園圍4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。自此,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23項。

視頻會議現場 金剛 攝
這也是繼麗水通濟堰、諸暨桔槔井灌工程、寧波它山堰、湖州溇港、龍游姜席堰之后,我省第6處獲此殊榮的灌溉工程。
灌溉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支撐,對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自2014年設立,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發展脈絡、促進灌溉工程遺產保護,總結傳統灌溉工程優秀的治水智慧,為可持續灌溉發展提供歷史經驗和啟示。
白沙溪三十六堰位于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,是浙江省現存最古老的堰壩引水灌溉工程。

視頻會議現場 金剛 攝
公元27年,輔國大將軍盧文臺歸隱此地首筑白沙堰,此后百余年時間里,其部下及后人陸續建成了橫跨45公里,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。針對白沙溪落差大,深潭多的特點,摸索出“以潭筑堰”的科學方式,其引水灌溉帶來了巨大的效益,使浙中地區在歷史上成為全國重要糧倉之一。
新中國成立后,白沙溪上修建了沙畈水庫和金蘭水庫,部分古堰被永久留在水底。目前,仍有21座古堰繼續發揮著引水灌溉作用,灌溉面積達27.8萬畝。
信息來源:浙江新聞客戶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