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水利部公布2020年度綠色小水電示范電站278座,其中浙江省麗水市有56座小水電站,數量占全國的20%,占全省58%。至此,麗水市已累計通過認證的小水電示范電站114座,占浙江58%,占全國19%。
作為中國生態第一市,麗水市境內有甌江、錢塘江、閩江、飛云江、椒江、賽江等水系,具有較豐富水電資源,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96.36萬千瓦,可開發常規水電資源約占浙江省可開發量的40%,并被水利部命名為“中國水電第一市”,轄下景寧畬族自治縣被命名為“中國農村水電之鄉”。2020年11月,麗水獲得國際小水電中心授予的“綠色水電麗水示范區”稱號,成為全國首個區域水電示范區。

麗水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,讓麗水發展水電站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建有水電站803座,總裝機容量282萬千瓦。其中大中型電站4座,總裝機110萬千瓦;農村水電站(裝機5萬千瓦以下)799座,總裝機172萬千瓦,占全省農村水電裝機總數的44%。多年平均發電量約為70億千瓦時,電費收益約40億元,占全市GDP的4%左右。
為了更加科學規范指導小水電生態化改造,支撐小水電綠色可持續發展,麗水市先后出臺了全國首個地方標準《小水電生態建設技術規范》和《農村水電站生態泄流監督檢查實施意見》。2019年,麗水市一期投資500多萬元,開發建設完成“智慧水電”系統,接入408座電站的生態流量監控監測數據,實現生態流量在線監管。

在麗水,小水電不僅是生態產業,更是惠民產業。生態優先,讓“綠水青山”的底色不褪色、不變色;綠色發展,使“金山銀山”的分量更大、成色更足。
據悉,麗水市90%的水電站屬于集體股份制,帶動了全市15萬人投資入股,并提供了約1.5萬個就業崗位。部分山區村集體或所在地群眾利用資源等不同形式參股投資,享受電站分紅,既壯大了集體經濟又帶動了群眾致富。如云和縣安溪鄉茶山電站,已實現對6個行政村約2700人的扶貧任務;遂昌縣垵口鄉群力電站實現了8個村集體經濟“消薄”,以及4500人脫貧;焦灘鄉發展水電實現5個村集體經濟“消薄”,涉及脫貧人口3030人;2018年遂昌縣列入農村“雙增”水電項目7個,通過股份收購、增效擴容、新建改造等不同形式,真正成為農村“雙增”的長流水。
同時,麗水市通過與國際小水電中心、水利部農電所等機構的合作,深化國際間交流,架起了山陲小城與世界各國的橋梁。近年來,麗水以國際綠色水電示范區為載體,開展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交流,來自美國、法國、智利、瑞典、奧地利及世界銀行等約50多個國家(地區)及機構的專家300多人前來麗水考察、調研。

此外,在麗水舉辦的小水電綠色生態修復與優化改造國際研討會上,近百名國際小水電官員和專家參會,中歐小水電專家圍繞“小水電綠色標準”“小水電生態修復”以及“小水電可持續發展”三個專題進行深入交流和研討,為麗水帶來了國際先進水電建設管理理念。
同時,麗水通過與全球環境基金(GEF)等合作,引進外資并以國際標準推動麗水水電改造升級,效果顯著。通過國際小水電聯合會的項目推介平臺,部分水電設計咨詢機構主動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小水電項目建設,如麗水市利源等工程咨詢公司積極參與印尼、越南、贊比亞等“一帶一路”國家的水電站規劃建設,已建電站裝機達150余萬千瓦。
信息來源:新華社新聞客戶端